为完善新工科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近日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大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活动。本次体验式实践教学活动以“数字技术与文脉传承”为主线,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揭晓教授任领队,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徐伟明副教授、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徐超老师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多个学院的学生参加。

 体验式实践教学第一站来到了南越王博物院。学员们参观了南越国重要考古遗存,在历史的遗迹中深刻地感受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在数字展厅,数字技术的光影演绎再现了王宫的原貌,教师们在现场讲述南越国发展的历史以及其与中央的关系等来丰富学生的历史认知,给学员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体验式实践教学第二站来到了五仙古观。越秀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主任柯林海给来访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他把五仙观修缮和复建的历史以及为什么五仙观是羊城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娓娓道来。在数字体验场馆,通过VR技术深度还远了“海上丝绸之路”中广州的全貌,师生们戴上VR眼镜,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丝绸之路贸易中广州繁忙的港口、熙攘的商贸街等场景。

  体验式实践教学第三站来到了永庆坊。永庆坊将“三雕一彩一绣”的非遗文化和现代化街区建设一体融合,探索了一条城市文明传承和文化根脉延续的可行之路。学员们在教师们的带领下,深入非遗文化街,走进非遗文化店,开展实践调研的同时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一站学员们来到了越秀区、海珠区的文物监测中心等单位了解重点文物的保护情况。北京街的数字管理平台,将辖区的文物保护与街区的防盗、垃圾清运、车辆违停、流量管控等日常治理高度融合。海珠区文物监测中心,制定文物数字档案,将温度、湿度、风力等作为监测指标与视频监控相结合,形成了全天候的文物保护机制。

  本期体验式实践教学活动将教师现场教学、校外导师授课、学生自主探索三种学习方式结合,以学生完成相关决策资讯报告、调研报告等作为结课成果,在实践中教育和引导学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感受广州文化底蕴和传承历史文脉中,厚植家国情怀,使学员在实践中找到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激发其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助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